石油蜡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石油蜡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若要针刺“无痛”,谨记十要诀

发布时间:2022-06-23 19:27:59 阅读: 来源:石油蜡厂家
若要针刺“无痛”,谨记十要诀

若要针刺无痛,谨记十要诀

针刺疗法是将金属针具刺入肉体,通过对经络、腧穴的刺激,起到治病作用。金属针刺入肉体,难免会产生疼痛,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,由于对针刺没有体验,面对一根根金属针即将刺入自己的身体,心情难免紧张、发怵。

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针刺时的疼痛?古代医家为我们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。笔者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,总结出消、选、准、干、散、避、押、浅、轻、问十字要诀。

(一)消

打消患者怕痛的心理顾虑。怕痛是人的一种正常心态,但也容易受到言语的调控。《素问宝命全形论》说:凡刺之真,必先治神。唐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也在卷首《大医精诚》中说:凡大医治病,必先安神定志。这里的治神,即医者用自己的言行,调患者的心态。古代医家为什么要把治神摆在针刺的首位?就是因为治神能在极大程度上安定患者的情绪,解除患者怕痛的恐惧心理。

只要医生能在针刺之前耐心向初诊患者讲明针刺治病的科学道理,使其明白针刺入人体后的正常反应主要是酸、麻、胀,仅有轻微疼痛(如同蚊虫叮咬一般),并让其观看其他正在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的情况。以优质服务取得患者的高度信赖,当他对针刺有了基本了解和正确认识后,就能克服怕痛心理,乐于接受针刺治疗。正如《圣济经》所云:治病之道,必观其态,必问其情为其治也,告之以其败,语之以其善,导之以其所便,开之以其所若。以神受则意诚,意诚则功倍故也。

(二)选

选好针具与体位。毫针质量不好,特别是针尖带钩、针身弯曲及带有砂眼、锈斑的针具刺入肉体,肯定会引起疼痛及出血。因此,选择质量好的针具,是减轻疼痛的重要环节。体位不正确,也容易导致针刺疼痛。其一,体位不正确,医者操作就不方便,勉强刺针,岂能无痛?其二,体位不正确,不利于患者长时间留针,患者在留针过程中势必改变体位而导致弯针、滞针、疼痛。因此,针刺之前,医者一定要根据所选腧穴,给患者确定一种正确而舒适的体位。

(三)准

准确取穴。准确取穴,是针刺得气的基础和前提。正因为如此,腧穴才又被称为气府气穴。而酸、麻、胀的得气感是可以掩盖轻微痛感的。倘若取穴不准,进针中就很难获得得气感,进针时的疼痛感就得不到掩盖和抑制,就会喧宾夺主占上风。因此,欲做到针刺无痛,必须强调取穴准确。

(四)干

下针必待消毒酒精挥发干,夹持进针或出针时必须用干棉球。临床上许多针刺疼痛是由于酒精刺激针孔引起的。此类疼痛一是消毒时酒精太多,未等挥发就急速进针;二是夹持进针中或最后取针时用湿棉球而不是干棉球。三种情况均导致酒精顺针孔浸入肌肉,刺激而痛。

(五)散

利用一定的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。进针前,医者有意识找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与病人交谈,最好是一些询问性话题,让他集中精力听你的问话,并及时回答你的提问。在患者回答问题时,医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刺手上,把握时机将针刺入。

在这方面,《金针赋》采用的是下针之前,须爪按重而切之,次令咳嗽一声,随咳下针(《医学入门》云咳嗽十声)。这里,令患者咳嗽是假,利用咳嗽的声音和振动,分散其注意力是真。这种把阳性刺激诱导、转化为阴性刺激,原理上符合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,但方法上应该改进。

(六)避

进针时避开血管、肌腱、韧带,避开瘢痕和毛孔。医者如果不熟知人体解剖,在进针过程中就很容易刺入血管、肌腱或韧带,产生疼痛和滞针现象。所以,应当将熟知人体解剖,视为针灸医生的基本功。瘢痕属结缔组织,如直接在上面针刺,是很疼痛的。所以,进针时理应回避。如果瘢痕处正好又是腧穴所在的部位,则应从瘢痕旁边进针,针尖斜向瘢痕下方(也即腧穴深层)深入。心细的针灸医生还发现,进针点在毛孔比在皮丘的疼痛要明显一些,故而提出避开毛孔刺皮丘之说,当属经验之谈。

(七)押

押手巧妙配合。押手是辅助进针的手,通常是左手。古代针灸医家对押手的辅助作用是十分重视的,如《标幽赋》所云:左手重而多按,欲令气散;右手轻而徐入,不痛之因。提示在减轻进针疼痛方面,押手能起到分散患者注意力的作用。正因为如此,《难经七十八难》才说:知为针者信其左,不知为针者信其右,当刺之时,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输之处,弹而努之,爪而下之,顺针而刺之。对于针前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,还可以利用押手在远离进针部位声东击西,以减轻进针时的疼痛。例如坐骨神经痛患者在侧卧位时针刺昆仑穴,可用押手在委中穴处重力点压,让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委中穴处,使他产生医生要为其针委中穴的错觉,而医者却在昆仑穴进了针。当然,也可以用押手点按其他任何一个部位(如对侧足部的昆仑穴等)

(八)浅

进针浅。一般而言,进针浅一些,感觉就会小一些,疼感也会轻一些;进针深一些,感觉则会大一些,痛感也会相应重一些。因此,对于初次接受针刺的患者或对针刺较为敏感的患者,应尽量做到进针浅一些,中穴即止。

#8203;(九)轻

手法轻。这里的手法,包括进针手法、行针手法和补泻手法。一般而言,手法轻,感觉就轻(痛感也然);手法重,感觉则重(痛感亦然)。所以,对初次接受针刺者和对针刺敏感的人,针刺手法应该尽量轻一些,得气为度。或先针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(疼痛感轻一些),后针肌肉浅表部位的腧穴(敏感度高一些)。做到刺入轻巧有力,行针轻便柔和,出针轻快稳顺。也可遵《针灸大成》所言,对怕痛者施以指针。

(十)问

正确发问。针刺过程中,医生普遍都会向患者询问针刺的感觉。而缺乏经验的医生往往会问患者:痛不痛?这是很糟糕的询问方式。这种问法,往往会因为疼痛这个词语刺激大脑皮层,反射性地引起疼痛。所以,有经验的医生一般较少发问,往往是通过刺手体会针下的感觉,或者通过察言观色来判断患者对针刺的反应。就是要问,也会问患者感觉怎么样?或有什么感觉?把究竟是什么感觉让患者自己说出来,而不要让语言给患者造成疼痛的恶性刺激。当然,针刺不可能做到绝对无痛。但只要做到上述各点,一定会在最大的程度上减轻或消除疼痛。

TAG标签:

阳痿
胃淋巴瘤怎么治疗
治疗脱发有什么误区
输卵管堵塞会有什么样的症状